
其实,所有的胎动表现是相似的,一胎和二胎是没有区别,怀孕满4个月后,即从第5个月开始母体可明显感到胎儿的活动。胎动指的是胎儿的主动性运动,呼吸、张嘴运动、翻滚运动等,如果是被动性的运动,像受到母亲咳嗽、呼吸等动作影响所产生的,就不算是胎动,不过,胎儿就如新生儿一般,大多处于睡眠状态。
胎动可分为睡眠和清醒两个时期。睡眠时:又可分为安静睡眠期和活动睡眠期。
1、安静睡眠期:利用超音波即可观察得到,胎儿处于完全睡眠的状态,对于外界的刺激或声音,都没有明显的反应,因为不容易被吵醒,此时几乎没有胎动产生。
2、活动睡眠期:有各种不自主的运动,如手脚运动、翻滚等,宝宝的心跳也会有加速的现象,容易感受到外来的刺激。如果此时,准妈咪稍微变换一下姿势,宝宝就可能会被惊动而醒来。
3、清醒时:胎儿全身性和各部位的运动,例如:肢体运动、脊椎屈伸运动、翻身。
感觉到胎动和是否二胎没关系。和第一条胎动时间相近,一般怀孕四个半月左右可以感觉到胎动。并不会因为是二胎而变得早一点。怀孕满4个月后,即从第5个月开始母体可明显感到胎动,胎儿在子宫内伸手、踢腿、冲击子宫壁,这就是胎动。
每个胎儿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昼夜之间胎动次数也不尽相同,一般早晨活动最少,中午以后逐渐增加。晚6点至10点胎动活跃。大多数胎儿是在孕妈咪吃完饭后胎动比较频繁,因为那时孕妈咪体内血糖含量增加,宝宝也“吃饱喝足”有力气了,于是就开始伸展拳脚了。而当孕妈咪饿了的时候,体内血糖含量下降,宝宝没劲了,也就比较老实,这也是胎宝宝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怀二胎胎动比第一胎早吗?感觉到胎动和生产胎次没有直接关系,一般怀孕满4个月后,即从第5个月开始母体可明显感到胎动。
随着胎宝宝慢慢长大,他会开始在子宫内伸手、踢腿、冲击子宫壁,这就是胎动。胎动的次数多少、快慢强弱等表示胎儿的安危。一般来说,妊娠18-20周,大多数孕妇就可以感觉到胎动,开始较轻微,次数也较少,每小时3-5次。妊娠的周数越多,胎动越活跃,一般孕28-32周后胎动达到高峰。但到了妊娠末期,胎动次数减少。
胎动频繁是指孕妇自觉胎动次数增多,临床上不同阶段怀孕期胎动情况不一,注意区分生理性胎动次数增多以及病理性胎动频繁。
正常孕妇在孕20周时开始自觉胎动,随孕周增加,胎动也逐渐增多,孕32-34周大高峰,孕38周后开始胎动逐渐减少,若胎动大于等于30次/12小时或大于等于4次/小时为正常,若连续2日胎动小于等于3次/小时则为异常,多考虑胎儿在宫内缺氧窘迫等。在一天之中,胎动有两个活跃高峰,一次是在上午7~9点,一次是在晚上11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其他时间,尤其是清晨,胎动相对较少。大致的规律是每小时不少于3~5次,每12小时胎动约在30~40次以上。但如果每小时胎动超过10次就要考虑胎动频繁,注意及早到医院就诊。
临床上不同阶段怀孕期胎动情况不一:
一、生理性胎动次数增多:有时候在孕妇怀孕至随着胎儿渐长,胎动于30及32周间最显着。在20周时,每日平均胎动的次数约为200次,在32周时则增加为375次,每日的胎动次数可能介于100~700之间。
正常情况下的胎动频繁的5个时间段:
1、夜晚睡觉前:一般,宝宝在晚上是动得最多的,一方面比较有精神,另一方面,孕妈咪通常在这个时间能静下心来感受宝宝的胎动,所以会觉得动得特别多。
2、吃饭以后:吃饭以后,孕妈咪体内血糖含量增加,宝宝也“吃饱喝足”有力气了,所以胎动会变得比饭前要较频繁一些。
3、洗澡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在洗澡时孕妈咪会觉得比较放松,这种情绪会传达给宝宝,TA就比较有精神。
4、对着肚子说话的时候:爸是准妈们都表示在和宝宝交流的时候,宝宝会有回应,用胎动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觉。
5、听音乐的时候:受到音乐的刺激,胎宝宝会变得喜欢动,这也是传达情绪的一种方法。
二、某些病理情况下,经常可见早期的胎动频繁,如在缺氧初期,胎动次数会增多,由于缺氧,胎儿烦躁不安。当胎儿宫内缺氧继续加重时,胎动逐渐衰弱,次数减少,此时为胎儿危险先兆。若此时不采取相应抢救措施,胎儿会出现胎动消失,乃至胎心消失,心跳停止而死亡。一般缺氧可见于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带绕颈等情况。另外,如怀孕时候准妈妈受外伤撞击可导致胎动突然加快,引起胎儿剧烈的胎动甚至导致造成流产、早产等情况。
计数胎动有什么意义?胎动次数多少、快慢、强弱等,常可以预测胎儿在子宫中的安危情况。胎动正常表示胎盘功能良好,输送给胎儿的氧气充足,胎儿发育健全,小生命在宫内愉快地生活着。如12小时内,胎动少于20次,或1小时内,胎动小于3次,往往表示胎儿有缺氧的可能,孕妈妈不可掉以轻心。
胎动一般每小时3-5次,12小时内胎动约为30-40次。正常情况下,一昼夜胎动强弱及次数有一定的变化,一天之中以早晨次数少,下午6点以后增多,晚上8-11点胎动最为活跃。这就是说胎儿有自己的睡眠规律,称之为胎儿生物钟。
胎动的强弱和次数,个体差异很大。有的12小时多达100次以上,有的只有30-40次。但只要胎动有规律,有节奏,变化曲线不大,都说明胎儿发育是正常的。
胎儿受生理睡眠周期的影响,胎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在在上午8-12点比较均匀,下午14-15点减少到最少,晚上20-23点又开始增加。每个孕妇个体差异较大,每个胎儿的运动规律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说来,胎动从妊娠18-20周开始。最初的胎动很轻微,似肠子蠕动,随着妊娠的进展,胎动越来越强烈,孕妇感觉也越来越明显,到28-32周达高峰,37-38周后稍有减少,到了妊娠最后一个月,胎儿长大充满宫腔,胎动反而略有减少。
正常胎动次数3-4次/小时,48-64次/12小时,每天固定时间自测胎动3次,3次胎动次数相加乘以4,结果在48-64范围内的则为正常,数胎动时,胎儿连续地动只算一次,偶尔动了一下然后不动了,也算一次。
1、全身性运动:整个躯干的运动,例如翻身。这种运动力量比较强,而且每一下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3-30秒。
2、肢体运动:伸伸胳膊、扭一下身子等等,每一下动作持续时间一般为1~15秒。
3、下肢运动:也就是我们常常感觉到的宝宝的踢腿运动。这种动作很快,力量比较弱,每一下胎动持续时间一般在1秒以内。
4、胸壁运动:比较短而弱,一般母亲不大容易感觉得到。当胎动的规律出现变化时,要格外小心。
胎动异常怎么办?胎动和外界的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如胎儿处于睡眠状态、准妈妈使用了镇定剂等药物、准妈妈出现血糖降低的情况。如果排除了上述的因素,准妈妈就要注意是否发生了下列情况:
1、因孕妇发烧而导致胎动突然减少时:一般情况下,如果孕妇有轻微的发烧情况,胎儿也因有羊水的缓冲作用,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但如果是感染性的疾病或是流感,尤其对于接近预产期的孕妇,对胎儿的影响就会较大。如果孕妇的体温超过38℃,会使胎盘、子宫的血流量减少,小家伙也就变得安静许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孕妇一定要尽快去医院。
2、因孕妇受剧烈的外伤导致胎动突然加快时:一般情况下,胎儿在妈妈的子宫里,有羊水的保护,可减轻外力的撞击,在孕妇不慎受到轻微的撞击时,不至于受到伤害。但当孕妇受到严重的外力撞击时,就会引起胎儿剧烈的胎动,甚至造成流产、早产。如果孕妇有头部外伤、骨折、大量出血等状况出现,也会造成胎动异常的情况发生。这时要尽早去医院。
3、胎动突然加剧,随后很快停止运动,可能是胎盘早期剥离。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怀孕的中期以后,有高血压、严重外伤或短时间子宫内压力减少,孕妇较容易出现此状况。这时会有阴道出血、腹痛、子宫收缩、严重的休克。胎儿会因为突然缺氧,胎动会出现短暂的剧烈运动,随后又很快停止。因此,有高血压的孕妇,要定时去医院做检查,并依据医生的建议安排日常的生活起居。避免不必要的外力冲撞和刺激。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心情,减轻精神紧张度。
4、急促的胎动后突然停止,可能是脐带绕颈或打结。正常的脐带长度为50厘米,如果脐带过长则容易缠绕胎儿的颈部或身体。这个好动的小家伙已经能在羊水里自由地运动了,翻身打滚是常有的事情,所以一不小心就会被卡住。一旦出现脐带缠绕或是打结的情况,就会使血液无法流通,导致胎儿因缺氧而窒息的现象。这时孕妇会感觉到:胎动会出现急促的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突然停止,这就是宝宝发出的异常信号。
因此,一旦出现异常胎动的情况,孕妇要立即就诊。孕妇要细心观察每天的胎动情况,有不良感觉时,马上去医院检查。
孕晚期胎动厉害困扰了很多第一次怀孕的妈妈,使她们非常担心胎儿的发育情况。孕晚期胎动频繁到底是怎么回事?事实上,正常孕妇应在孕20周时开始自觉胎动,随孕周增加,胎动也逐渐增多,在孕32-34周更是大高峰。不过,孕38周后便会开始胎动逐渐减少,如果孕晚期胎动频繁,即胎动大于等于30次/12小时或大于等于4次/小时也为正常,所以准妈妈们不必过于担心。
而胎动次数的多少、快慢强弱都可以看出宝宝的情况。正常明显胎动1小时不少于3-5次,12小时明显胎动次数为30-40次以上。但由于胎儿个体差异大,有的胎儿12小时可动100次左右,只要胎动有规律,有节奏,变化不大,即使孕晚期胎动厉害,也表明胎儿发育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