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婴全身软绵绵,家人在照顾上要小心谨慎,今次发生幼婴遭搽生油后患上脑膜炎事故,有专家警告,当初生婴儿肚脐伤口未愈或脐带未脱落下,搽上未经消毒的「按摩油」是大忌,轻则引致发炎,重则可引发细菌感染,选用「按摩油」时要非常小心,一般食用的花生油或粟米油皆不适合。
国际婴儿按摩协会首席导师指,按摩替幼婴「驱风」并非不可能,但必须配以适当位置及手势。他解释,若初生婴儿肚脐位置伤口仍未完全愈合,搽上未经消毒的按摩油可能引致发炎甚至细菌染。他指,在肚脐位置搽油为婴儿「驱风」大错特错。「啲风唔会喺个肚脐位置」。一般人所说的「风」是肠内气体引致不适感,位置集中大肠小肠,「要按摩都系集中大肠小肠,唔系肚脐。」
至于最适合婴儿按摩是专业用的香薰按摩油,因低敏感性,另可使用冷榨芝麻油及植物油,而选用植物油除要考虑温性或凉性,是否适合婴儿体质外,油质是否会被皮肤吸收亦是考虑因素,如椰子油一般不被皮肤吸收,油份可能残留皮肤表面致毛囊发炎。如不想用按摩油,亦可以清水及凡士林代替,但绝不能徒手按摩,因没有介面情况下磨擦力增加,可能令婴儿皮肤破损。至于一般食用花生油及粟米油,由于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所以不鼓励使用。
专家指出,一般一个月大以下婴儿身体仍非常脆弱,除非医护人员在场,否则不鼓励替幼婴按摩,按摩时亦要留意婴儿身上是否有伤口,而骨折,有瘀块位置不宜按摩,若婴儿本身有发烧、感冒甚至黄疸等病征时,亦要施以特别手法按摩,不能随便乱按。
中医师认为,由于婴儿器官及骨骼发育仍未成熟,若按摩力度不对分分钟造成严重后果,建议可用小儿捏脊或小儿推拿,都可达致和排毒的作用。
婴儿抚触其是经过科学指导,对婴儿的身体、头部、四肢等部位进行有技巧的抚触,通过抚触者双手对被抚触者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让大量温和的良好刺激通过皮肤的感受器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并产生生理效应,促进婴儿的健康发展、促进婴儿体重的增长及免疫能力提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从2000年开始,历时5年,对抚触给婴儿智能发育带来的影响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这次系统的研究数据表明,抚触能够促进婴儿身心全面发展。
首先,抚触可促进婴儿智能发育,并且开始的月龄越早效果就越为显著。因为人脑细胞增殖期从妊娠3个月到1岁之间,脑的结构和功能具有可塑性,年龄越小,脑细胞的增殖和网络化发育越快,但必须有脑发育关键期内良好适度的外环境刺激,而抚触通过皮肤这一最大的感觉器官给婴儿的发育以正向的刺激促进脑部的发育。
其次,抚触可改善婴儿睡眠。它对于入睡困难、易惊醒、睡眠方式多变等睡眠障碍的孩子有良好帮助,能够促进婴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再次,抚触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正常儿从新生儿期开始进行抚触,其体重和胸围增长都明显快于没有接受抚触的婴儿。
同时,儿科专家还认为,抚触能够增加婴儿对于噪音的承受能力并能够使自己安静下来;婴儿的免疫系统明显增强,感染减少;而婴儿的脾气也会变得更好,更容易抚慰。
1、脸部(舒缓脸部紧绷):取适量婴儿油或婴儿润肤乳液,从前额中心处用双手拇指往外推压,划出一个微笑状。眉头、眼窝、人中、下巴,同样用双手拇指往外推压,划出一个微笑状。
2、胸部(顺畅呼吸循环):双手放在两侧肋缘,右手向上滑向婴儿右肩,复原,左手以同样方法进行。
3、手部(增加灵活反应):将婴儿双手下垂,用一只手捏住其胳膊,从上臂到手腕轻轻挤捏,然后用手指按摩手腕。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只手。双手夹住小手臂,上下搓滚,并轻拈婴儿的手腕和小手。在确保手部不受伤的前提下,用拇指从手掌心按摩至手指。
4、腹部(有助于肠胃活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但是在脐痂未脱落前不要按摩该区域。用手指尖在婴儿腹部从操作者的左方向右按摩,操作者可能会感觉气泡在指下移动。可做“ILOVEYOU”亲情体验,用右手在婴儿的左腹由上往下画一个英文字母“I”,再依操作者的方向由左至右画一个倒写的“L”,最后由左至右画一个倒写的“U”。在做上述动作时要用关爱的语调说“我爱你”,传递爱和关怀。
5、腿部(增加运动协调功能):按摩婴儿的大腿、膝部、小腿,从大腿至踝部轻轻挤捏,然后按摩脚踝及足部。接下来双手夹住婴儿的小腿,上下搓滚,并轻拈婴儿的脚踝和脚掌。在确保脚踝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拇指从脚后跟按摩至脚趾。
6、背部(舒缓背部肌肉):双手平放婴儿背部,从颈部向下按摩,然后用指尖轻轻按摩脊柱两边的肌肉,然后再次从颈部向脊柱下端迂回运动。
什么是婴儿抚触?婴儿抚触也可以叫做婴儿按摩,即给宝宝按摩身体的各个部位。皮肤是人体接受外界刺激的最大感觉器官,婴儿抚触是通过双手对小宝宝的皮肤和部位进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抚摩,可以产生大量温和的刺激,通过嫩嫩皮肤的感受器传到宝宝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奇的生理效应。
婴儿抚触其实是一种医疗方法。抚触从宝宝出生的那一天就已经出现了。早在分娩时,胎儿通过产道挤压,就是最初的抚触。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抚触,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胎儿都接受了母亲产道收缩这一特殊的抚触。而对0-1岁的婴儿做抚触,能在婴儿脑发育的关键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
抚触还可以改善婴儿睡眠,促进婴儿正常睡眠节律的建立;抚触还可以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增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等。因此新爸新妈们还不赶紧动手学学婴儿抚触的相关手法,快给你的小宝贝来一次亲密而舒适的接触吧!
(1)用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的指肚绕着宝宝的脚踝抚摩。一只手托住脚后跟,另一只手的拇指向下抚摩脚底。然后,把四个手指聚拢放在宝宝的脚尖,用大拇指肚抚摩脚底。
(2)用拇指以外的四个手指的指肚,沿脚跟向脚趾方向,在脚底按摩。按摩时,要稍稍用力,并且保持手法的平稳。每次按摩到脚趾时,手指迅速回到脚跟,根据上述步骤继续下一次按摩。
(3)从小趾开始,依次轻轻转动并拉伸每个脚趾。
(4)重复上述步骤,按摩宝宝的另一只脚。
(1)轻轻沿宝宝左腿向下抚摩,然后手轻柔、平稳地滑回大腿部。
(2)从宝宝的腿部向下捏到脚。可用两只手同时捏,或用一只手握住宝宝的脚后跟,另一只手沿腿部向下捏压、滑动。宝宝这时可能会踢脚,帮助”你按摩。鼓励宝宝协调自由地运动是按摩的目的之一,所以不要限制宝宝的这种反应。这种体验对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是一种愉悦和享受。
(3)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宝宝的右腿。
按摩时不要引起宝宝颈部的不适。同时,定时让宝宝的脸侧向不同的方向。否则,老是朝一个方向对宝宝大脑的神经中枢不利。
宝宝出世前是蜷缩在妈妈的子宫里的。按摩有助于宝宝身体的伸展,可以帮助宝宝舒展小手,使宝宝的脚趾变得更加灵活,小腿伸踢更加有力,胳膊舞动更加自如。同时,在按摩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母子间的融融亲情,可以鼓励宝宝更积极地面对这个世界。
腿和脚的按摩结束后,让宝宝翻身俯卧。
根据天气情况,考虑是否需要关紧门窗,以便保持室内温暖.安抚宝宝的情绪,尽量让他的身体放松下来,注意力不容易被四周的环境所影响。然后,脱掉宝宝的上衣,并将裤子褪到屁股以下。
让宝宝俯卧在床上,家长站在宝宝腿部一侧,活动一下手指,摩擦双手直到手心渐有温度,然后用温暖的双手轻轻抚摸一下宝宝的背部。接下来告诉宝宝: 捏脊马上要开始了,尽量让身体放松下来!”开始进行捏脊。
(1)抚平额纹,用两手中指、无名指在前额画圈,方向是向上向外,从前额中部眉心开始,分别画至两侧太阳穴,然后用两手食指点压太阳穴。重复20次,可以预防前额皱纹的出现。
(2)分推眼眶,两手拇指按于太阳穴上,用食指第二节的内侧面分推上下眼眶。上眼眶从眉头到眉梢为一次;下眼眶从内眼角到外眼角为一次。先上后下,一圈为两次共做20次。可以消除眼睛的疲劳,预防眼部产生皱纹,预防眼袋的出现,也有助于预防颊部皮肤松弛。
(3)推按鼻翼,鼻部的毛孔特别大,容易长黑点。用两手中指指腹,自鼻翼两侧外展推按鼻唇沟部位,然后两手中指沿鼻梁正中上下推抹,重复20次。可以使鼻息通畅,也可预防鼻部产生黑点。
(4)分抹唇部,两手中指沿着嘴唇边做画圈动作,然后分别由中间向两侧嘴角轻抹。上唇由人中沟抹至嘴角,下唇由下颏中部抹至嘴角,抹至下唇外侧时,两手指略向上方轻挑。重复20次。此法可以预防嘴角表情皱纹,防止嘴角下垂。
(5)轻拍面颊,鼓起颊部,用两手轻轻拍打两侧颊部,拍打数次至面颊皮肤微微泛红为止。可以使面颊肌肉结实,不易松弛。
(6)轻抹颈部,抬高下颏,用两手由下向上轻抹颈部,由左至右,再由右至左。重复20次。可以防止颈部皱纹产生,防止因肌肉下垂而产生的双下颏。 以上是适合家庭使用的面部保健按摩操,每日早晚按摩一次,也可在闲暇时间按摩。按摩时,手法要轻柔,节奏要和缓,不要用力摩擦。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能保持皮肤的健美。
(1)用你的手轻轻捧起宝宝的脸,同时以平静、轻柔的声音和他说话。说话时,眼睛看着宝宝,用双手从两侧向下抚摩宝宝的脸。这会使你和宝宝获得一种亲密无间的感觉。
(2)手向宝宝的脸两侧滑动,滑向后脑。用手腕托起头部的同时,双手指尖轻轻划小圈按摩头部,包括囟门。
(3)用拇指抚摩宝宝的耳朵。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耳朵,从最上面按到耳垂。
(4)用其余四个手指从颈部抚摩到肩部。从小指开始,用四个手指尖依次按摩。
(5)手向下抚摩到宝宝肩膀上面。休息片刻。
注意:在头部按摩的整个过程中,双手捧起宝宝头部时,要注意他的脊柱和颈部的安全。如果宝宝太小,头部必须得到全方位的支撑。
(1)用手指划小圈按摩宝宝的腕。用你的拇指抚摩宝宝的手掌,使他的小手张开。
(2)移动宝宝的手臂,和他做游戏。慢慢松开手,抚摩宝宝的每个手指。用一只手托住宝宝的手,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宝宝的手指,从小指开始依次转动、拉伸每个手指,保持动作流畅。
(3)重复上述步骤,按摩宝宝的整只手,直到每个手指。
(4)让宝宝抓住你的手指,用其他四个手指,按摩宝宝的手背。
注意:随着你和宝宝的身体持续地接触,按摩的质量会逐渐提高。按摩时,要保持动作的连贯和均匀。
(1)如果可能,用你的双手从宝宝的肩膀抚摩到指尖。
(2)按摩宝宝的左臂。交替使用双手按摩,先捏一下宝宝的肩膀,然后沿胳膊划到指尖。划动的时候手指要松开。
(3)如果宝宝喜欢你的抚摩,就重复一次。否则就轻抚整个胳膊。按摩时有句口头禅:如果不知道怎样按摩,就轻轻抚摩。在按摩中,使用抚摩动作总是合适的。
(4)在按摩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宝宝的反应。把手移回宝宝的肩上,结束左手臂的按摩。然后再转向右手臂,重复整个步骤。
捏脊疗法是一种中医治病的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和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在宝宝背部皮肤表面循序捏拿捻动。
本法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小儿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
小儿捏脊具有促进气血流行,经络通畅,神气安定,脏腑调和的作用。手法与成人推拿相似,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手法应以轻快柔和为原则,每次推拿的次数,应根据年龄大小、病情轻重、体质强弱而定。捏脊也是小儿推拿中的一种疗法,是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常用于治疗疳证、遗尿、泄泻及脾胃虚弱的患儿。
操作方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半握拳,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即可,如此反复5次,但捏第3次时,每捏3把,将皮肤提起1次。每日1次,连续6天为1疗程,休息1天,再作第2疗程。脊背皮肤感染及紫癜病患儿禁用此法。
1、捏脊的部位为脊背的正中线,从尾骨部起至第七颈椎。即沿着督脉的循行路线,从长强穴直至大椎穴。如头面部症状明显(目红赤、痒涩羞明、鼻腔红赤、牙齿松动、牙龈溃烂、面黄肌瘦、唇红烦渴、面红烦急、惊悸咬牙等)者,可捏至风府穴。捏拿完毕,再按肾俞穴。
2、施术时患者的体位以俯卧位或半俯卧位为宜,务使卧平、卧正,以背部平坦松弛为目的。
3、在捏脊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称为提法”。每捏3次提一下,称捏三提一法”;每捏5次提一下,称捏五提一法”;也可以单捏不提。其中,单捏不提法刺激量较轻,捏三提一法”最强。
4、施术时可根据脏腑辨证,在相应的背俞穴部位上用力挟提,以加强针对性治疗作用。如厌食提大肠俞、胃俞、脾俞;呕吐提胃俞、肝俞、膈俞;腹泻提大肠俞、脾俞、三焦俞;便秘提大肠俞、胃俞、肝俞;多汗提肾俞、照明俞、肺俞;尿频提膀肮俞、肾俞、肺俞;烦躁提肝俞、厥阴俞、心俞;夜啼提胃俞、肝俞、厥阴俞;失眠提肾俞、脾俞、肝俞;呼吸系统病症提肾俞、肺俞、风门等。